教师资格

首页 > 教师资格 > 阅读资料 >

2022上半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浅谈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的发展规律

淄博中公教育 2022-02-16 16:48:50 中公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个孩子的成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到翻身、直坐、走路、跳跃以及完成高难度的体育动作,这也是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孩子可以发展的早一些,有的孩子晚一些,但是大部分孩子在成长发育中过程中,其动作发展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

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弥漫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之后的动作逐渐分化,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

案例理解:

例如3岁儿童拿着笔画画时,不仅手动,身体的动作、面部的动作也来帮忙,这时幼儿的动作慢而不够准确;大一点的孩子则会弯腰,身体向前,动笔进行作画;但是如果成人做则可以做的又快又好。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首尾规律)

儿童先学会抬头,然后俯撑,翻身,坐和爬,最后学会站和走。

案例理解:

例如婴儿学爬行先是依靠手臂匍匐爬行的,然后才逐渐运用大腿、膝盖和脚来爬行。

3.从中央动作到边缘动作(近远规律)

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再是手的精细动作。

案例理解:

例如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去接触物体,然后才会用手腕和手指去接触和抓取物体。

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大小规律)

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粗大动作开始,而后他们才学会比较精细的动作。

案例理解:

例如婴儿先是用整只手臂去够东西,然后才会学会用手指去拿东西。

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婴儿最初的动作是无意的,是不受控制的,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动作越来越多地受到心理有意的支配。

案例理解:

例如初生婴儿已经学会用手抓握小棍,这是无意、本能的动作,几个月后,婴儿才逐渐能够有意地,有目的地去抓物体。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备考公开课
山东公职类备考公开课
点击查看

教师资格<

招考信息

考试公告 报名入口 准考证打印 成绩查询 面试公告 资格认定公告 考试动态 信息汇总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考试题库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