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答案(2.16)
参考答案及解析
科目一(1-4)
1. 【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

方法二,前一项×3-8=后一项,20×3-8=52,52×3-8=148,148×3-8=(436),(436)×3-8=1300,选择A。
2.【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8+2+6→481264的规律:48=8×6,12=2×6,64=8×(2+6),后两个式子也是如此。按照这个规律式子左边为5+3+4,式子右边应为5×4=20;3×4=12;5×(3+4)=35;组合到一起为201235,故本题选A。
3.【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

方法二,第一项+第二项-2=第三项,3+7-2=8;7+8-2=13;8+13-2=19;13+19-2=(30),故本题答案为B。
4. 【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

方法二,根据题干数据分析,得出公式为等号后的数字=等号前的数字×上一项等号后的数字,3×4=12,4×12=48,5×48=(240),故本题答案为A。
科目二(5-10)
5.【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集体的特征。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班集体具备四个基本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
当班级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定向时,群体成员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便会在认识上、行动上保持一致,相互之间形成了一定的依存性。所以,明确的共同目标是班集体形 成的基础。因此,A 选项正确。
(2)一定的组织结构
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是通过一定的班级机构组织起来的。按照组织结构建立相应的机构,维持和控制着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从而完成共同的任务和实现共同的目标。 一定的组织结构是一个班集体所不可缺的。
(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健全的集体不仅要有一定的组织结构,而且受到相应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并把取得集体成员认同的、为大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作为完成共同任务和实现共同目标的保证。
(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在集体中,成员之间在人格上应处于平等的地位,在思想感情和观点信念上是比较一致的;成员个体对集体有自豪感、依恋感、荣誉感等肯定的情感体验。
6.【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班级管理模式。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题干中把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进行管理属于班级平行管理模式。因此,B 选项正确。
A 项,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C 项,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D 项,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集体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综上所述,ACD 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择 B 选项。
7.【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集体的发展阶段。班集体的发展阶段一般要经过如下过程:组建阶段、初步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A 选项,组建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初进学校,同学们尽管形式上同属一个班级,实际上都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班集体靠教师组织指挥,靠行政手段组织班级。班集体的目的任务都来自教师个体自身要求。
B 选项,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同学之间开始互相了解,在班主任的引导和培养下,涌现出一批积极分子,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开始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但是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尚未形成。题干中,“由班干部来组织开展集体活动”,说明此阶段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协助班主任开展工作,符合初步形成阶段。由此可知,B 选项正确。
C 选项,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班集体已成为教育主体。多数学生能互相严格要求。
教育要求已转化为集体成员的自觉需要,也无需外在监督,能自己管理和教育自己。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形成强有力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D 选项,成熟阶段,这一阶段是班集体趋向成熟的时期,集体的特征得到充分的体现,并为集体成员所内化,全班已成为一个组织制度健全的有机整体,整个班级洋溢着一种平等、和谐、上进、合作的心理氛围,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并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ACD 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
8.【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级的地位。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班级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故 B 选项符合题意。
A 选项,年级组为干扰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C 选项,总务处是学校工作的后勤部,在改善办学条件,保证后勤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D 选项,教务处是根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教学工作指导文件的规定,结合学校的教育任务和人才培养目标,管理全校教学工作的职能部门。
题干中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层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也是开展其他教育活动的基层组织,故本题选 B。
9.【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选项 A,群众性教育活动是一种面向多数或全体学生的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活动的规模常根据活动的目的、内容而定。参加这种活动的人数较多,可以在短时间内使较多的学生受到教育,同时对活跃学校生活、创造某种气氛和一定的声势有很大的作用。群众性活动的方式有:(1)报告和讲座;(2)各种集会;(3)各种比赛;(4)参观、访问、调查、旅行;(4)社会公益活动。
选项 B,小组活动是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小组活动以自愿组合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课外活动小组大致分为学科小组、劳动技术小组、文艺小组和体育小组等。小组活动的特点是自愿组合、小型分散、灵活机动。
选项 C,个人活动是学生在课外进行单独活动的形式。它往往与小组或群众性活动相结合,由小组或班级分配任务,根据个人的兴趣、才能,个别单独地进行。个人活动的主要内容是:阅读各种书籍,写读书心得,记日记,进行某种观察或小实验,采集制作标本,唱歌,体育锻炼,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小改革活动等等。
选项 D,兴趣小组是课外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本题中属于干扰选项。
学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讲座属于群众性活动,故本题选 A。
10.【参考答案】
针对当前班级管理中的问题,目前较为理想的解决策略是,建立一种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由于班里大多数孩子比较聪明,班级整体成绩也并不差,因此可以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从学生的个体需要入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全面发展。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由班级成员共同选出班干部,将权利下放,在学生执行权利的时候给予一定的指导,当学生管理的较为恰当时,给予一定的表扬,当学生的管理行为欠妥时,给予一定的帮助。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案例中学生表现较为散漫,说明班级的纪律形同虚设,因此有必要去制定规范去约束学生的行为,可以由学生自己去思考班级有哪些问题,有大家共同制定规范去约束大家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