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答案(2.09)
参考答案及解析
科目一(1-4)
1.【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切换效果就是用在换片过程中的特殊效果,它将决定以什么效果从一张幻灯片换到另一张幻灯片。设置时选择“切换”选项卡,在“切换到此幻灯片”选项组里,用户可以在列出的切换效果中选择所需效果,单击选中的切换效果就可以将其应用到选定的幻灯片。PowerPoint 2010给出了细微型,华丽型和动态内容的多种切换效果可供选择。选中之后,可以点击左侧的预览进行切换效果预览。
2.【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根据图片可以得知第二张幻灯片左下角有“/”,说明该张幻灯片设置了“隐藏”效果,播放时不显示,所以C选项正确,AB选项,由该张幻灯片的“浏览视图”可知,并没有设置任何时间参数,所以AB选项错误;D选项,如果设置了“超链接”,在“浏览视图”下字体颜色会呈蓝色,所以D选项错误。因此本题答案为C。
3.【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计算机病毒具有寄生性、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可触发性。
4.【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查看文件或文件夹显示方式共有3种方法,分别是单击工具栏上的“视图”按钮、单击菜单栏中的“查看”菜单、在窗口空白处右击选中“查看”,A、B、C选项都可以查看;D选项:“编辑”菜单中包括对文件或文件夹的复制、全选等操作,不能查看显示方式。因此本题答案是D。
科目二(5-10)
5.【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教育者将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6.【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德育过程的矛盾是指德育过程中各要素、各部分之间和各要素、各部分内部各方面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主要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等。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这一矛盾是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7.【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8.【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处于基础地位的任务。
9.【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学校德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总体要求,也就是学校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10.【参考答案】
该老师的做法目的是好的,但是做法欠妥当。材料中该班级纪律较差,但是老师为了扭转纪律较差的局面,在德育过程中,违背了一些德育原则。并且还反映出该教师对后进生教育和班级管理当中,也反应了一些问题。具体表述如下:
①在德育过程中,要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该原则要求,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结合起来。材料中,李老师认为只有严厉惩罚危机学生,才能从根本上扭转班风。且在后期制定了严格的班规。虽然短期内有了扭转,但是并没有体现对学生的爱护,可能会对学生造成某中不良影响。
②在德育过程中,要坚持疏导性原则,该原则要求在德育过程中,要做到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材料中李老师的做法只是一味的罚,一味的严格要求,只是从表面上有所扭转,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没有做到提高学生的认识。
③班主任工作中,有很重要的一块内容就是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尤其是对后进生的个别教育,后进生是在学业成绩和思想品德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特点是求知欲不强,学习能力较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李老师可以从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入手,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因材施教,而不是用严格统一的班规进行管理。
④班级管理方面,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对班级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各种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材料中李老师的做法偏向于专断,班级管理整体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程度较低。因此,李老师需要建立一种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建立合理的班级秩序,帮助每个学生更好的发展。
此外,该老师的做法还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
综上所述,李老师需要正确地面对自己的学生,树立合理的班级管理理念,德育理念,多学习法律知识,与学生良好沟通,把班级建立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