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答案(09.22)
为了帮助考生积极备战2021山东教师资格考试,中公教育特别整理了2021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及答案解析,本期内容:2021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答案(09.22)。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观。
选项A,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其中,顺序性是指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题干中并未体现顺序定向的特点。故排除A。
选项B,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阶段性规律的,阶段性是指不同阶段学生有不同特征,有不同的主要矛盾和发展任务,要分阶段教育,不同阶段不能搞一刀切。题干中父母面对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进行不同的教育,体现了阶段性。
选项C,学生是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与题干不符,故排除C。
选项D,学生具有独特性,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因为每个学生的文化经验、生活背景、个性特征不同所以学生具有差异性。与题干无关,故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选B。
2.【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材料中刘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辅导,帮助学生解决个性化问题,反映了学生是学习的促进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
A选项研究者指的是教师要针对教育问题展开研究。
C选项指的是要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要提高参与课程建设的能力,还要锻炼并形成开发新课程的能力和课程评价的能力。
D选项指的是教师要参与社会、服务社区。与题干无关故排除。
综上所住,ACD均错误,此题选择B。
3.【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改学习方式转变的具体目标。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在课程实施中,新课改背景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题干中该老师通过自由讨论、拍手歌、游戏等方式,转变原有机械的教学方式,贯彻落实了新课改对改善学习方式的目标。①②④与题干要求相符。其次,③帮扶学习与新课改具体目标不符,属于干扰项。故本题选择A。
4.【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职业理念中的学生观与教师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其次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发展,题干中亮亮的班主任准确地了解到了亮亮的问题,通过与亮亮交流,帮助亮亮解决了问题,正是一种教学理念的体现,作为教师不能够忽视学生的问题,不能完全任由学生自我发展,故B项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ACD的表述都是正确的,故此题选择B。
5.【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导生制又叫贝尔—兰喀斯特制,是由英国国教会的贝尔和公益会的教师兰喀斯特所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曾在英国和美国流行过数十年,为英、美两国普及初等教育做出过重大贡献。 导生制的组织形式: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导生不但负责教学,而且还负责检查和考试,完全是教师的助手。有了导生的帮助,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大减轻了,因而能够教育更多的学生。
6.【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桑代克的学习定律。桑代克通过“猫开笼门取食的实验”提出了其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A项,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准备而且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活动也感到烦恼。
B项,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也就是S-R联结受到练习和使用得越多,就变得越来越强;反之,变得越弱。
C项,效果律是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联结。
D项,强化律是斯金纳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提出的基本规律,指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题干中“满意的学习结果”与“不满意的结果”是正与负的反馈的表现,属于效果律,故本题选C。
7.【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理论各理论流派的观点。
A项,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能整合的几个部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与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
B项,行为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C项,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其中,学习的主动建构性是指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学习者综合、重组、转换、改造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新信息、新事物、新现象,或者解决新问题,最终生成新的意义。
D项,操作主义学习理论指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故本题选C。
8.【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课程理论流派的相关观点。
学科课程论主张以知识、间接经验为中心,典型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A选项错误。
学生中心论主张以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代表人物是杜威,B选项正确。
社会中心论和问题中心论都主张以社会问题为中心,代表人物是布拉梅尔德,D选项错误。所以本题选B。
9.【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方法。
A项,说理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B项,榜样示范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C项,情境陶冶法是指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
D项,自我修养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品德修养是建立在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发展基础上的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
题干中教师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锻炼、自我监控,体现的是自我修养法。故本题正确答案选择D项。
10.【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作业布置的要求:(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作业批改的要求:(1)按照教师常规中各学科设置的作业要求做到全批全改;(2)作业批改要及时,应在下一节课前将作业本发给学生,未经批改的作业不能发给学生;(3)要允许学生对于教师的作业批改持有不同的意见,教师应及时倾听并合理地采纳;(4)评分应尽量采用优秀、良好、及格等字眼,对于有独创性的作业教师应予以积极的鼓励;(5)严格要求学生,杜绝学生进行抄袭,认真审查雷同作业。
ABD项均符合题意,C项不予反馈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项。